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至于两人的争端,笔者以为应该发生于迁都许县之时。当时天子辗转在外七年,终于回到了旧都洛阳,群臣思安,民心思定,可曹操又要迁都许县,杨彪肯定会坚决反对。曹操也只能用董昭的理由搪塞,说什么“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当年面对董卓,杨彪都能当廷力争,面对曹操,更不会轻易让步。虽说结果没有改变,但曹操却从此怀恨在心。

现在曹操终于逮着机会了,他怎么能放过呢?曹操想杀杨彪,并不单纯为报私怨,还为将来考虑。有杨彪这样的忠臣在献帝身边,曹操不能不有所忌惮。借此机会杀掉杨彪,实际是为将来控制献帝扫清障碍。

曹操的意思很清楚,群臣也都心如明镜,更加上曹操正在盛怒之下,所以无人敢进言说情。眼看着一代忠臣杨彪就要身首异处,救星来了。

这救星就是孔融。孔融听说这事,来不及穿戴朝服便匆匆赶来。

别人都不敢忤逆曹操,孔融敢;别人都找不出理由为杨彪说情,孔融找得出;别人都无法让曹操改变主意,孔融有办法。

这就是读书多的好处。读书多道理就多,读书多办法也多。

孔融首先强调杨公不可杀,因为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仰。其次,他强调杨公无罪。他引用《周书》的话,“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更何况“袁氏之罪乎”?然后又引用《易经》的话“积善余庆”,来讽刺曹操不积累善行,只作“欺人之言”。心中理亏的曹操,只得拿“国家之意”来为自己开脱。这种理由说给别人还成,说给孔融,那是自取其辱,“成王欲杀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只一句话,曹操再无言以对。这一下,曹操算是领教了读书人的厉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