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只有一个解释,王允不想用皇甫嵩。

究竟为什么呢?他不想让皇甫嵩再立新功。

这是王允致命的缺点——功名心太重。《王允传》载:“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论功,当时无人能与皇甫嵩相比。皇甫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几个月之内便平定了黄巾之乱,名扬四海。此时,有志于立大功的王允就把皇甫嵩当成了超越对象。他王允,要立更大的功,他要超过皇甫嵩。出于这些考虑,这次他只想独擅全功。不仅诛杀董卓是他自己的功劳,稳定天下他也想独居其功。

王允之“独”,也堪称空前绝后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王允的优柔寡断与迂腐无能,终于导致李傕、郭汜的叛乱。说实话,平定李傕、郭汜,此时用皇甫嵩还不晚。可是王允却派出了董卓的旧将胡轸、徐荣去迎击。让人家自己人打自己人,亏王允能想出来。徐荣还不错,惟王命是听,一心讨贼。可胡轸不信这一套,他在战场反水,打了徐荣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曾经打败过孙坚、战胜过曹操的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李傕、郭汜的兵马越聚越多,最后竟达到十几万。当他们兵围长安的时候,王允如果用皇甫嵩为帅,与之共商防守大计,还有可能度过难关。可是这王允,竟似“吃了秤砣铁了心”,坚决不用皇甫嵩。这次,他靠的是吕布。吕布不过一勇之夫,怎堪大任?他更是一个势力小人,很不得人心。于是长安被围仅八日,便有吕布手下的“叟兵”反叛,引李傕军入城。(叟兵是当时征募的叟人为兵者,作战非常勇敢)吕布率军与李傕军展开巷战,不能取胜。于是他率领几百骑兵逃走。逃走的时候,他没忘两件事:第一件是带上董卓的人头;第二件是招呼王允和他一同走。董卓的人头是他的政治资本,招王允同去则是为救王允一命。他知道,李傕破城,王允必死无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