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事实胜于雄辩——唐末五代兵变的事情,一年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而在陈桥兵变之后的千余年中,再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赵匡胤也可以视作兵变一事的终结者。是他在制度上根除了这种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如果把这样的人看作短视、苟且偷安的人,实在是令后人难以信服。

在他举起酒杯、温情脉脉的削夺兵权之后的百余年中,没有发生藏弓烹狗、大杀功臣之事。是否也可以视作百年大计呢???把他立国精神说成‘抱残守缺’、‘苟且偷安’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

开封作为四战之地,乃是兵家必争之要冲。不适合作为帝国的首都。雄才伟略的赵匡胤焉有不知之理?京都一旦有警,便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倘若出现銮舆播迁之事,如何号令天下?这种灾祸将是动摇江山社稷之事。

立国十余年时间,江南之地的割据势力已基本荡平。赵匡胤的目光穿越了北汉太原,聚焦在他真正对手契丹人身上。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虽然正确,但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契丹国虽然与宋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条约,但是做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赵匡胤心中明白和平并不能建立在契约之上的!

辽人与宋人不同,他们是以战养兵。始终是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垂涎不已。自从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地土以来,中原王朝失去了长城这道樊篱。来自北方的契丹游牧民族如果想要南下牧马中原、饮马黄河,变的更加相对简单,辽军倘从两国边境上挥戈南下,将是一马平川。而长于骑射的辽人将会施展所长,长途奔袭对于他们来说,极是擅长。汴梁城四通八达,是战是守都难以措置。如果是跑路,又如何快的过契丹骏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