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们都知道,元稹、白居易两人搞过唐朝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个运动,那就是新乐府运动。这是一场诗歌的革新运动,主要特点就是自创新的题目,描写当时社会上的时事问题,体现也就体现出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说白了就是,反映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的,以及反映社会的实际状况。比如说,白老爷子写的《卖炭翁》,就是反映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的疾苦。

这场运动除了元白两人之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他们也是积极的倡导者,所以,我们的李绅先生也才写出了上面那一首反映劳动人们辛苦劳作的《悯农》诗。

其实,除了上面那一首流传千古的以外,还有一首也被广为传颂了,这就是《悯农》诗的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疑,这一首更加明显地反映了农民的疾苦,反映了统治者的黑暗统治。

关于这《悯农》诗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传说:

话说,有一年夏天,我们的李绅先生回到故乡亳州,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亲访友,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这时,他遇上了当时的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先生。这个李逢吉呢,正准备回京汇报工作,刚好路过亳州。这二人是同榜进士出身,又都是诗友。两位好友久别重逢,李逢吉自然要多待一天。

这天,我们的李绅先生和我们的李逢吉先生,携手登上了亳州城东的观稼台。二人都遥望远方,心潮起伏,都很激动,都有想法。李逢吉感慨之余,当场就吟了一首诗,只见其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就是说,如果咱老李升官能像这登台这样快那就好了。这是我们李逢吉的想法,可见他满脑子都是升官发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