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得以在南方得以中兴。两宋共享三百二十年的国祚,应该与宋的这个善政、有遗爱于民有莫大干系。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弱势群体救济的程度高低,都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尺。

中世纪的华夏,正是宋、辽、西夏、女真等政权并峙的一个历史时期,虽然两宋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博弈的时候,很有能占据上风。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宋人拥有的中国中心论与文化的优越感,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直到现代仍在影响着国人的言行。千余年来,那种‘夜郎自大’不屑与小国为伍的老子天下第一心态,仍在现代国人心中据有相当市场。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这种心态的产生,也是有它道理的。事实证明,在千余年前的北宋初年,赵宋统治者就对社会福利制度开始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在千余年前的中世纪,我华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近现代才有的人文思想,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的。两宋三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也是因为城市市井文化的快速发展。

中世纪赵宋立国以来,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渐由政治、军事中心转向商业经济中心,以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为中心,构建成一个向四方辐射的全国性商业市场。随着宋的经济在达到了一个令人眩目的高度之后,相应的副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飞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严重冲击了从前社会原有的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宋统治者在立国之初就选择了‘不限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与土地的兼并随着也达到了一个相应的高度,从前的‘士农工商’的阶级分别已经不再适用于宋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