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政治运作和伦理观念这两个角度来讲,朱元璋要从几位大臣手中收回政治、军事、财政等大权,就必须采取一种合适而有效的策略。既要让天下人觉得这事干得顺乎天意民心,又能够顺理成章夺回大臣们手中握着的重权,为自己的后世子孙执掌天下权柄扫清障碍。

胡惟庸的上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李善长的推荐。洪武三年(1370),胡惟庸在进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以前,曾经当过知县、通判等不入流的小官。最高官至太常寺卿,虽然品级是正三品,但没有实权,只是掌管宗庙祭祀的清水衙门。

胡惟庸能够从并无实权的闲职杀入帝国的权力中枢,上升速度大得惊人。如果说,每个成功人士的命中都有一个贵人的话,那么非他的同乡李善长莫属。

洪武三年下半年,李善长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不得不在家病休。这时候中书省大权都掌握在杨宪的手里。杨宪可不是淮人,而作为淮人首领的李善长不能不为自己身后的小集团利益打算。杨宪是山西阳曲人,由于为人精明能干,也很受朱元璋的器重,被委以中书左丞的要职。杨宪在中书省任用亲信、聚集朋党、刺人隐事,形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山西帮。他们轮番向朱元璋诉说李善长无宰相才,企图挤掉这一准西集团的核心人物,以山西帮取而代之。

此事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淮西集团势力的切身利益,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正如胡惟庸所言:“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于是淮西集团势力合力倾陷,李善长等淮人将相弹劾杨宪抵诬大臣,朋比为奸等事,结果杨宪被处死,身首异处,其同党亦相继被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