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说到人才的选拔,很多人均会想到中国的科举制度,但是在仕途上取得科举的成功仅仅是人才发展的第一步,科举的进士的职位在六、七品的官员,是在古代官僚系统中的最底层的,如果没有其他机制,他们一样要面临论资排辈等等的消耗,而且古代取得进士头衔的人,一般均要40岁左右了,老的可以60-70岁了,20多岁的进士是非常罕见的,相比古代人的寿命,这些进士人才能够使用的时间已经不长了,如何把他快速挖掘并且提高到足够高的职位,这才是关键。

这里要说的就是古代的翰林院制度,进士点翰林是最荣耀的,会试后的殿试主要工作就是点翰林,皇帝和主要王公大臣均要到场,皇帝至少要阅览前十名的试卷,这样的情况下,作弊是基本不可能的,殿试的第一名才是状元,这是要皇帝钦点的,当然大学士的推荐也很重要。考中进士没有点翰林的,下面授职为主事,主事为六品,要高于翰林庶吉士的7品的。但是翰林却是排在主事之前的。至于主事以下,就是外放的知县,进士被外放为知县后,就要在地方长时间的论资排辈了,不到巡抚以上,基本没有再内调中央的可能,不过外放的知县能够多赚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是没有贪污仅仅按照陋规取得的合法收入。

翰林的关键在于他是天子的门生,每逢五逢十皇帝要给翰林学生上课,即使是皇帝不到场,也是大学士来授课,等于是直接接触最高层,同时在很多重要的活动,均需要翰林到场,眼界也开阔了,皇帝的私人活动也经常是翰林陪同,皇宫和皇家园林的匾额和楹联也是按照惯例又翰林题写的,题写的好还有被皇帝发掘的际遇。而翰林的人数是100多人,三年下来皇帝和宰相就都熟识了,所以当红的翰林甚至比二品大员还炙手可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