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叶永盛为此半年内连续上了五道奏疏。第一道(十一月初九)奏疏就火药味十足,斥责高时夏、高寀(这个人令人发指的行为我们后文书自由交代)等人是危害边关(九边)的群奸。田应璧、吴应其等宵小已经把两淮、蒲解两大盐场给搞坏了。如今高时夏竟然向两浙盐场伸出了黑手。说什么浙江、福建的剩余余盐可以卖30万两白银。并且要让浙江税务官刘成、福建税务官高寀两个大太监来负责督办。福建盐场我不知道情况,两浙我可知道。

两浙的盐税银送京城14万两,九边9.7万两。但这些可不全是盐的税还包括沿海沙地以及灶户的人丁税,其实真正的盐税不过9万多两而已。而两浙还欠着人家边商4万两银子呢,所谓的盐山全是一些人为了讨皇帝的欢心,讨了圣旨之后四处搜刮百姓资财而已。

大概不到一个月,叶永盛再次上疏。这次他举起了朱元璋和《大明律》。叶永生认为高时夏等人之所以盯上两浙盐场其目的就在于私盐走私。因此,他查阅了《大明律》,先后将法律条文给万历皇帝看。像什么杖一百、徒三百里等等。并再次声明:两浙即使“化土为金”也断断不会有30万两白银的余盐。

其后,叶永盛静待了三个多月,但皇帝的回馈还没有来。叶永盛再次在二月底三月初上了第三道奏疏。该疏对万历十九年(1591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为止的九年零一季的盐引总额进行了统计,一共是322.5979万引,共欠国家和商家99.1557万引。如果真的余盐堆积如山,为了政绩、为了还债我能不卖吗?如今因为两浙盐场贫瘠、海水冲击、逃户严重等原因,实在是难以满足国家的要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