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二章我们提到过孔子给子贡上的一堂课,现在当我们分析了中国与欧洲两年多年的历史后,不妨再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内容。《论语•颜渊》篇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一段非常清晰地说明,孔子认为民众的信任比经济和军事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虽然古汉语不使用国家认同感这个名词,但是毫无疑问不信任就不可能认同,对于今天我们所谈论的国家认同感问题,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早就已经看到其对于一个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假如真的理解了《论语》里的这段话,那么清朝的根本缺陷不问可知,对于这个朝代的基本脉络从理论上就完全可以预见到。应该指出的是,古汉语言简意赅富于概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是国家认同感问题,还指出了民众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及对于自身的自信问题。信在古汉语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信仰、信任、信心、信义等几乎所有与信字有关的词汇意思的总和。

关于北宋丞相赵普有个典故,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现代中国人对于这句话恐怕多数会不假思索得认为纯属扯淡。反驳的理由似乎是现成的:真要半部论语能治天下,中国怎么会落后呢,近代怎么会混得这么惨呢?但是稍微动脑筋想想,清朝可曾用半部论语治过天下?那样的话中国就根本不会落后,也不可能有近代的屈辱历史。当现代中国人随手挥霍历史遗产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认真去思考过这些历史遗产的价值。倒是韩国人比我们还上心,什么都要拿去联合国申请个非物质遗产。半部论语能不能治天下,姑且放下不论。对于论语里面孔子给子贡讲的政治学基本原则,倘若国人真的理解了,那么不仅对于中国,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都将上一个台阶。这实际上是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时代的普适历史法则,而且还将影响未来整个世界的演变。对于这个法则的理解,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复兴速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