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当然,读书除了靠自己的天分和勤奋之外,好学校、好老师这些客观条件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是,曾国藩的老爸兼老师——曾麟书的学识水平很一般,教学方法也很落后。曾麟书的笨拙和落魄是远近闻名的,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考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考中,而秀才只是科举功名的起点而已。

可就这水平,曾麟书还敢办私塾当先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招到学生的。先不说误人子弟,他至少是误己子弟了——可怜曾国藩同学从十四岁开始考秀才,一连考了六次都没考中,大有步老曾后尘的势头。

二十二岁那年(1833年),曾国藩第七次考秀才,终于考中了(倒数第二名)。对此,老曾作为父亲当然很欣慰,但作为老师他却很羞愧。

因为,早在三年前,曾国藩同学就已经转校了。

曾国藩先是转往衡阳唐氏私塾就读,一年后又转入当地小有名气的湘乡涟滨书院。涟滨书院的教学质量果然不错,曾国藩在此仅读了一年就大有长进,随后一举考中秀才(还在当私塾先生的老爸只比自己早一年考中)。

好不容易考中秀才后的曾国藩,大概是领悟到了好学校好老师的重要性,他很快又转校了。这一次,他选择的是赫赫有名的千年学府长沙岳麓书院,而且直接拜当时的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欧阳厚均为师。

名校名师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曾国藩就读岳麓书院刚满半年,就去参加当年(1834年)的乡试(相当于全省秀才统考),结果首考即中,顺利考中举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