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12-01-15 16:52:59

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志怪记录(二十五)

明月竹叶青

陕西汉中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两汉发祥地,也是汉文化的源头,同时更是陕西入蜀的第一要道,所以一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三教九流无所不至。嘉靖年间,在城中住着一家富户,姓马名隆,家里有良田百倾,所开商铺酒肆不一而足,当地人称马百万,也算这城中一个大户,可惜这世事无常,马隆命薄福浅,刚到三十而立就得了暴疾,结果年纪轻轻的没几天就蹬了腿,身后没有儿子,就剩下妻子方氏和所生的一对孪生姐妹,一个叫娉娉,一个叫婷婷,还都尚不足十一岁。好在这方氏年龄虽然不大,但却精明能干,颇有才干,丈夫虽然撒手西去但是家里的担子她却不能不管,于是痛苦之后就化悲痛为力量,一年下来不仅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就是生意也是蒸蒸日上,这马家在她的管理下不仅没有败落反而是银钱滚滚更上了一层楼。这一天早晨起来,方氏正在家中教俩姐妹习女工刺绣,忽听门口仆人来报有一个云游僧人到门口来募捐,说要修寺庙。仆人赶了几次这僧人也不走,就赖在门口,无奈之下只好前来通报主母。这方氏平时对这化缘乞讨的和尚道士早已不知见了多少次,何况她一贯是好善乐施慈悲向佛之人,当下头也不抬对仆人说道:“给他十两银子打发他去吧。”结果过了一会,仆人又匆匆回来道:“那和尚听得夫人赏他十两纹银,只是摇头,也不接受,站在门口就是不肯走。”方氏一听不禁有点恼怒:想这十两纹银也不算小数目了(明朝中晚期十两纹银可以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费,混个温饱不成问题,所以这方氏算是出手阔绰的了),这什么样的和尚还贪不知足?别是什么假装佛门之人的无赖(那年头这样的骗子也不少见),说不得只好出去会他一会。于是和仆人一起来到门口,只见是一个四十余岁的和尚,身材肥硕面白无须,穿一身脏兮兮的灰色僧袍,背上一个青布背囊,正眯着眼睛站在门口,一见方氏出来,双眼一翻,一双眼睛白多黑少,双手合十口宣佛号道:“阿弥陀佛。”方氏一看这也就一个普通的云游和尚,并无异常,不知如何敢狮子大张口,于是也对和尚回礼道:“大师辛苦了,不知此来有何贵干?”和尚又是一声“阿弥陀佛”,这才抬起头对方氏道:“贫僧路经宝宅,看见屋顶之上有黑气翻腾,走到近前再看,这房子风水大大不吉,屈指一算,恐怕夫人与二位千金的寿命都不会太长,此事事关重大,所以贫僧不敢不说。”方氏一听本并不甚信,想这几年家业兴旺,事事顺利,哪有什么不吉?但是想起老公早亡,不禁又有点忐忑起来,莫不是这和尚精通堪舆之术能看出倪端,或者就是知道我夫早亡欺负我孤儿寡母前来危言耸听诈取钱财?且待我试他一试。于是微笑着对和尚说道:“不知大师可有何见教?”和尚继续道:“依贫僧看来,此宅命犯廉贞煞,所住之人俱当不寿,好在我佛慈悲,贫僧有一镇宅之宝物,具天地之灵气,颇有神通,如果能安放在佛堂内,朝夕供奉,这样就能延年益寿,富贵长久了。若不是夫人也是一心向佛之人,却也不见得有这个造化。只是此物须心诚才能相请,不知夫人意下如何?”方氏道:“我自是心诚,却不知如何相请?”和尚说道:“若是诚心相请,须纹银三千两,以便我佛广造福缘。”方氏一听,心中暗暗吃惊,这和尚胃口不小,说到底还是为了讹诈钱财,只不过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怕这个不成?于是脸上不动声色对着和尚笑道:“听大师此言,我深感厚意。只是我们孤儿寡母,生活多有不易,非心不诚,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和尚一听,脸色突变,似有不郁之色,对方氏道:“那依夫人所言,可出多少?”方氏等的就是这句话,一听他发问,不急不慌到:“我本打算出十两纹银,奈何深感大师善意,所以再拿出二十两,共计三十两纹银,大师意下如何?”对方氏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这叫花钱买个安心(类似于现在某些旅游胜地骗取游人钱财的办法),和尚一听,不再言语,低头沉思片刻,忽抬起头道:“即是如此,所谓佛家应普渡慈航,贫僧也就应了。”当下从身后包袱中拿出一个小木匣交予方氏,方氏看这木匣中间有一把小锁,也不知里面装的什么,和尚道:“此物内装佛经,可驱邪辟魔,只是万不可打开相看,否则有害无益,切记切记。”方氏于是命下人取来纹银交给和尚,和尚看着手中三十两纹银,突然仰起头来大笑三声,然后头也不回就转身离去了。待他一走,方氏就把这盒子随便放在院后一个没人住的阁楼上,本来心中就不甚相信,更别提什么早晚朝拜了,后来也不见有何异常,母女均各相安善,于是渐渐都忘了这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