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5-24 22:43:47

10.7仁贩子(下)

孔子欲以“文教”统领“政治”,然沧海横流,儒家不免暴露出其先天“缺陷”。孔孟虽志在天下,但基本是封建视角,不以国小民寡为意,他们天真地认为流民可以自然往来诸侯之间。然此时的邦国以驭民为尚,又如何能放其人口资源以资敌国?荀子也认为周天下的诸侯国都大同小异——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不贤之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朴实善良的百姓),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荀子·王霸》)

一个国家如多“乱法”、“罢士”、“悍民”、“恶俗”,则必定处于危境,但儒者似乎不相信会有国家明知故犯,行此险招。只是“国危”往往催生“危国”,“危国”又使传播“国危”,此是恶性循环。不肯奴役人民,则注定竞争力“衰退”,这成了孔门之“死穴”。

然而儒家的自信基于两点,一为“处不择仁,焉得知(智)”,意指人民并不傻,总是愿意过美之生活,如果可以自由迁徙,他们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所谓“里仁为美”;二是实行“仁”道的地方恰恰能够提供美之生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群而不党,“恶不仁者”亦必择善处定居,置己身于和谐氛围中,“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四书反身录》将这层道理讲得十分明白——“里有仁风,则人皆知重礼义而尚廉耻。纵有一二顽梗,亦皆束于规矩,不至肆无忌惮,而资质之美者益熏陶渐染以成其德”。此乃社群力量之强。宅处仁为智,孟母三迁正是体现了孔子的这层智慧。孟母深知一人之力有限,故借助社群力量教育孩子,孟子本人就是“里仁”之产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