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6-20 09:34:23

山高风冷,孤灯残卷。

独守着空寂大山,缺衣少食、发奋忘我的孙复更像一个跋涉在路上的苦行僧,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心中却是光明一片。

正因不再为功名而学,而是为重树儒家道统,力肩孔孟斯道于己肩,普教化人,孙复此后的刻苦自励,箪食瓢饮,便有了颜回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远古儒者风慨。那便是死守善道,无须臾之间违仁,颠簸必如是,造次必如是。

这种在极端贫苦与清寒中,岿然不动,持之以恒,其实也正是一代代以道统承继者自认的大儒们,所集体呈现在精神层面的共性。

事实上,他的确是以继承孔、孟、韩愈的道统而自居。在《信道堂记》中,他夫子自道:“吾学尧、舜、汤、禹、文、武、周公、孔子、孟珂、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三十年,处非今之世,故不知进之所谓进也,退之所谓退也……圣贤之道,无进退毁誉也。”

一个人在内心里已无进退毁誉,那他的举止行为便也再不受任何世俗影响,从而独有所抱,寂然一致了。

由此来看,杨延龄的《杨公笔录》中所载的有关孙复的一段逸事就不是很可靠了。

《杨公笔录》称:“范文正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过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为养。若日得百钱,甘旨足矣。’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生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明年,文正去睢阳,孙生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文正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徜因索米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