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1-07 09:26:11

这是个属于孔颖达的时代。

贞观6年,孔先生成为国子司业。一年后,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他的学术地位也直线上升,“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与魏徵一同撰《隋史》之后,他被加位正三品散骑常侍。贞观11年,“又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谘决之。书成,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

真是享尽崇荣。

再回过头来看看陆德明,就寒酸太多了。他此时担任的太学博士,据《新唐书·百官志》考证,其官职只是个六品官,所掌教的也只是五品以上、郡县公子孙,以及三品官员的曾孙。而孔颖达所肩负的国子司业,则为从四品,职责是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当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之时,负责讲义。举行释奠时,执经论议。

一个是太子右庶子,一个是为太子授经的老师,两位大师又可以在太子的东宫时常见面了。

但两人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以经授中山王承乾”的陆德明,虽然也走进东宫为太子授课,但充其量只是太子李承乾的临时性经典辅导老师,孔颖达的太子右庶子,则是太子的专职德育教师,负责匡正太子成长的大责。

国之储君成长如何,直接关系到帝国的未来统治,岂可小觑?英武通达的唐太宗,将太子李承乾的成长寄托于孔颖达肩头,其寄望之重无需言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