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旦尺度的(单位长度)确立,长的、短的距离就不能作假,然后测量天下的长短就能不可胜用了;只要良知被“致”了,具体执行起来的行动步骤,以及依据时机变化所做出的应对策略就不能作假,然后实行具体执行起来的行动步骤,以及依据时机变化所做出的应对策略也就不可胜用了。毫厘和千里之间的误差,不用我心中良知的一念之微去体察,又将凭借什么作为依据去应用其所学呢?如果不用规和矩而想要去测定天下的方和圆,不用尺度而想要去测定天下的长和短,我只能看出这些行为中的乖张和荒谬,终日忙碌而终归一事无成而已。亲说温清、定省之类关于孝道的事,谁不知道呢?但是“知道”却不能致其“知”的却不少啊!如果说粗略知道了温清、定省中的仪节和程序,而就称他们能致其知,那么凡是知道作为君主当仁的,皆可以称其为能致他的仁的知了;知道作为臣子当忠的,皆可以称其为能致他的忠的知了,如此天下又有谁是不能致他的知的呢?由此而言就知道要致知就必须要行动,而不行动就不可以称之为致知,这是很明白的了!知行合一这个说法的体系,不就是很清楚了吗?像舜的不禀告父母而娶亲,哪里是舜之前就有人不禀告父母就娶亲,以作为(舜效法的)准则的呢?所以说舜是考证了什么典籍,向何人请教,而做出这种举动呢?还是他反求于自己心中一念之良知,权衡其轻重和适宜与否,不得已而做出这种举动呢?周武王不葬其父而出兵讨伐商纣,难道是周武王之前就有人不葬(其父)而就兴兵的作为准则吗?所以说周武王考证了什么典籍,向何人请教,而做出如此举动呢?还是他反求于自己心中一念之良知,权衡其轻重和适宜与否,不得已而做出这种举动呢?假如说舜的心不是真挚地担心没有后嗣,周武王的心不是真挚地要拯救百姓,那么舜的不禀告父母而娶亲,周武王不葬其父而出兵讨伐商纣,就是极大的不忠不孝。而后世的人不下力气在致其良知,以精详地审查自己心中的天理以用于应事接物之间,反而想凭空地讨论那些权变情况下的应对之事,以此作为处理事情的准则,来企求处理事情时没有过失,那就偏差太远了。亲所举的其他事例,皆可以此类推,那么古人所说致知的学说,也就可以知晓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