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6-26 10:55:55

096

【原文】

子仁①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③,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④’,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①子仁,即冯思,字子仁,号南江。江苏华亭人,正德进士,王阳明的学生。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语出《论语.学而》,“说”通“悦”,愉悦意。

③先儒句,朱熹的《论语集注.学而》中有“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④“坐如尸”句,以及后面的“立如斋”句,皆出自《礼记.曲礼》,

【译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先生说,学是效法先觉者的行为,这样说正确吗?”阳明先生说:“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如果去人欲、存天理,就自然会以先觉为榜样,考证求索于古训,也就自然会下很多问辨、思索、存养、省察、克治的功夫。但这些也不过是要除去自己心中的私欲,存养自己心中的天理罢了。至于说‘效先觉之所为’,那只是说了学中的一件事,也似乎专门向外求取了。‘时习’犹如‘坐如尸’,不是专门练习端坐,是在端坐时修习这颗心。‘立如斋’,不是专门练习站立,是在站立时修习这颗心。‘说’是‘理义之说我心’的‘说’。人心原本就欢喜义理,好比眼睛本来欢喜美色,耳朵欢喜美声一样。只因为私欲的蒙蔽和拖累,人心才有不悦。如果私欲一天天减少,那么,理义就能日益滋润身心,人心又怎能不悦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