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们的心纯为天理而不夹杂丝毫人欲。犹如精金之所以为精金,只因它的成色充足而没有掺杂铜、铅等。人到纯是天理才为圣人,金到足色才为精金。然而,圣人的才力,也有大小之分,有如金的分量有轻重。尧、舜如同万镒之金,文王、孔子如同九千镒之金,禹、汤、武王如同七、八千镒之金,伯夷、伊尹如同四、五千镒之金。才力不同,而纯为天理则相同,都可称为圣人。仿佛金的分量不同,而只要在成色上相同,都可称为精金。把五千镒放入万镒之中,成色一致。把伯夷、伊尹和尧、孔子放在一块,他们的纯是天理是相同的。之所以为精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的多少。之所以为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大小。因此,平常之人只要肯学,使己心纯为天理,同样可成为圣人。比如一两精金,和万镒之金对比,分量的确相差很远,但就成色足而言,则是毫不逊色。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原因就在这里,学者学圣人,只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罢了。犹如炼金求成色充足,所炼金如果与精金相差不多,锻炼的工夫可节省许多,容易成为精金。成色越差,锻炼越难。人的气质有清有浊,有纯有杂。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之别。对于求道来说,有生知安行的人、有学知利行的人。资质低下的人,必须是别人用一分力,自己用百分力,别人用十分力,自己用千分力,最后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同的。后世之人不理解成为圣人的根本在于纯是天理,只想在知识才能上力求作圣人,认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我只需把圣人的许多知识才能一一学会就可以了。因此,他们不从天理上下功夫,白白耗费精力,从书本上钻研,从名物上考究,从形迹上摹仿。这样,知识越渊博而人欲越滋长,才能越高而天理越被遮蔽,正如同看见别人有万镒之精金,不肯在成色上锻炼自己,以求在成色上不逊于别人的精金,只妄想在分量上赶超别人的万镒,把锡、铅、铜、铁都夹杂进去,如此分量越是增加,成色却愈是低下,炼到最后,不再有金子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