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6-05 08:51:14

077

【原文】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不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

【译文】

陆澄问:“如果知道至善就是我的性,我的性在我心中具备,我的心就是至善存留之处。那么,我就不会象原来那样漫无目的向外求取,志也就定了。志定就不会有扰动,不扰动就能静;静而不妄动就会安,安就能一心一意在至善处。千思万想,也只是要求得这个至善,这样就是虑而后得,这样说正确吗?”

阳明先生说:“大致如此。”

【解析】

陆澄所发表的这段学习心得,源头全在《大学》文本中,《大学》原文的表达,其实比这里陆澄说的清晰明了多了,我们来看一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又是一副排列整齐的多米诺骨牌,一般来说,大家认为排在最前面的头牌是“止”,然后依次是“定”、“静”、“安”、“虑”、“得”。但是,在“止”字之前,还有一个十分吃紧的“知”字,这个字,才是真正的头牌。

“知”可以理解为“知觉”,是人心特有的功能,不先提出这一点,而只在“止”、 “定”、“静”、“安”、“虑”、“得”这些字上打擂台,犹如魏征说的“塞源而欲流长,知其不可也”。“知”字才是后面诸牌的源头,而“知”又是人心所具有的功能,所以陆澄说“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源头既然在我心,功夫自然在心上下,才算是釜底抽薪,而一味向外探求,未免流于扬汤止沸。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