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5-31 11:23:03

073

【原文】

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著不循,讲人欲来顿放著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①’的工夫。”

①义袭而取,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按照朱熹的解释是“由只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沿袭于外而得之。”

【译文】

阳明先生说:“现在从事我说的格物之学的人,大多还停留在口耳之上。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是从事口耳之学的人,难道反而能真的从事于“格物”的学说吗?存天理克私欲学问的细微处,只有时时用力省察克治,心体在存养天理上的进步才能逐日显现。(比如)现在说话之间,虽然是探讨天理,但不知此刻心中在刹那之间,已经有多少私欲在心底泛起。其中还有暗中泛起而自己不能觉察的私欲,就算用力去省察尚且不容易发现,更何况只是空口白说,还妄想能全部知道吗?此刻只顾论天理,却将(已经知道的天理)放在一旁不去遵循,论人欲却将(已经知道的人欲)放在一旁不去克治,怎么能算是格物致知之学呢?后世的学问,做到极点也最多是一个‘义袭而取’的功夫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