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8-13 19:57:53

劝谏没有改变李湛,相反还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那些不分场合、不讲方式的指责和教训刺痛了一颗还不成熟的心。人们发现,李湛上朝越来越迟,越来越少,甚至到了“月不再三”的地步。

有时候,李湛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耳边的鸹噪。宝历元年十一月,当他就要兴致勃勃地踏上前往骊山的路时,张权舆——又是李逢吉的党羽,一个人品、能力皆无可观的小人又伏在丹墀下,慷慨陈词:“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宫骊山而禄山乱;先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骊山是唐朝最负盛名的温泉胜地。把它和亡国丧身联系在一起,本来就说不上有什么道理。更要紧的是,张权舆这番言论从当时的观念来看,是大不敬。他居然敢拿本朝的先帝做例子,来议论骊山是亡国、亡身之地,语气粗鄙。如果放在明、清两朝,张权舆难逃诛戮。不过,他还是被李湛漫不经心地放过了。让人扫兴的进谏没有打消少年天子的游兴,反而使他满怀憧憬。临行前,李湛煞有介事地对张权舆说:“骊山真有你说的那么凶邪么?我一定要去验证一下你的话。”

我不在场,但可以想像出张权舆目送龙辇鸾旗绝尘远去,脸上会是一副怎样哭笑不得的面目。从骊山平安归来后,李湛还不忘挖苦张权舆们:那些只懂叩头的人说的话,那能信呀——我总有忍俊不禁的感觉:在李湛孩童式的狡黠面前,成人的话语显得迂腐可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