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其实变化过。如果从教育的“公”与“私”(所有制性质)来分,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周以前(含夏商周),教育主要是“公学”,即中央由王室办学,地方由诸侯办学。这样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直到春秋后期才被孔子首先打破,创立了私学,民间才兴起办私学热潮,后来有了墨家、杨朱家等诸子百家的办学,并发展成为与封建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私塾”教育,私学代替了公学,成为中国教育的主要模式。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到近现代,在西方文明进入古老中国之后,私学又向公学回归,发展到了近现代的新式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其实就是公学,跟周代及其之前的公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当代教育在法理上是公私共存,但谁都知道,还是公学一统天下滴,私学只能够打一些擦边球,因为教育资源基本上都被公学垄断了的——这跟周代及之前是完全一样的)。

公——私——公,这就是中国教育发展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全部过程。

孔子之前,天下从来没有过私学,从来就只有公学,教育的出世就是以统治者垄断为特征的。周代最大的公学堂办在洛邑——周王朝的都城。其它的公学堂,即齐、秦、楚、燕、晋,以及鲁、卫、郑、陈、蔡、曹等等公学堂办在各个诸侯国的都城。当时的公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小学,然后是大学。中间,并不像否定之否定后的现代,有一个中学(初中、高中)的阶段。那时的中学阶段,是划于小学和大学之中的。据咱估计,周王朝在洛邑办的小学,应该叫做“洛邑小学”,它的位置被准确的指定在了周王朝王宫的左侧,那里的地名据在下考证应该叫做“左巷”(《左传》中有记载),其方位在洛邑城王宫的东南角——那一带应该是王朝机构(部门)的集中地。而鲁国作为周礼推行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曲阜办的小学,应该是完全依据洛邑的模式,现代人可以称其为“曲阜小学”(其实应该叫“鲁城小学”,因为那时不称“曲阜”,而称“鲁城”);它的位置也应该设在鲁国君主所住的宫殿的左侧——这是按照周礼设置的。因为小学是国家的直属贵族学校,其级别虽然比大学低一个等级,但却是“公爵级别”的(鲁国君主的爵位为“公”)。按照周代的礼制,洛邑的小学由少师(军官)管理;大学由周王亲自管理,辅助他的也是一名军官“师”。鲁国是执行周礼的典范,在设置上应该完全一样的,小学教育是“军管”,大学教育由国君亲自抓。老师一律是官吏(退休的和在职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