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最后,郝经提出了解救之法,请忽必烈遣使禀告蒙哥,用大兵压境的手段,逼迫南宋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降名进币,割地纳质”,南宋的生存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必然会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我国可趁机“姑为之和,偃兵息民,以全吾力,而图后举,天地人神之福也。”即便这条路最后走不通,殿下也算是仁至义尽,再出兵也为时不晚(2)。郝经这篇《东师议》大致的意思就是认为现在国家内部环境不佳,不是灭亡南宋的好时机,最好的办法是从南宋身上讹诈一些利益,然后见好就收,赶紧撤军回国。郝经的意见在当时汉族谋士中很有代表性,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忽必烈刚刚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现在要是不战而退兵,兵权恐怕又会丢掉,简直就是开玩笑一样,因此忽必烈自然不会采纳。

公元1259年8月,忽必烈率军渡过淮河,分兵向鄂州挺进。前文讲过,从中原入鄂州首选的道路当属襄阳无疑,这是因为襄阳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天下喉襟,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十分紧要,况且一旦攻克襄阳,就可沿汉水顺流而下直达鄂州,汉水在过了襄阳之后,水面越来越开阔,宋军是无法对蒙军进行拦截的。忽必烈为什么不进攻襄阳,因史无明言,只能妄加猜测,或者是他吸取了上一年塔察儿攻打襄阳数月不克,不想重蹈其覆辙;或者因水师未能备齐,即便攻克襄阳也难以沿水路到达鄂州;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这个时候,蒙古最高领导集体对襄阳的重要性还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