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朱元璋的文韬武略堪称一流,正如《明史》所评价的:“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但俗话说得好,混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朱元璋个人的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以外,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帮助。

在众多的功臣中,有一个人异常耀眼,此人就是李善长。虽然朱元璋手下有许多高明的谋士,如刘基、宋濂等人,但是他们的地位不可与李善长同日而语,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非同寻常,与其说他是朱元璋的部下,不如说他是朱元璋的搭档和副手。

战争年代文轻武重,在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授予一批武将公、候的爵位,文臣只有刘基、汪广洋得伯爵,地位和俸禄远低于众武将,在朱元璋的眼里,文臣不属于开国功臣之列,但李善长除外,他不仅被封公爵,而且是六公之首,高于徐达、常遇春等名重一时的大将,可见李善长的功勋之大。

李善长早年粗通文墨,为人有智计,“策事多中”,被里中推为祭酒(里长)。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起义爆发后,淮河南北大震,许多人都想混水摸鱼,起兵从大元的身体上割下一块肉,或是以镇压义兵的名义向元政府邀功请赏,实现大富大贵,李善长也心猿意马,打算加入一支义军。因此,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路过定远时,李善长特意赶到军门求见,朱元璋听说他是里长,在地方上有一定威望,就很礼貌地接待他,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