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7-07 08:07:48

“高筑墙、广积粮”就是要内修武备,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御敌防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朱元璋对外采取守势,不主动挑起事端。那么高筑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能单纯地被动防御,一味退步忍让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朱元璋在元王朝和其他争锋势力还比较强大的时候,采取高筑墙策略,不主动出击,与各方势力分庭抗礼。但同时又采取先剪羽翼,后捣腹心的办法。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和诸臣总结如何打天下的一段话,权当为九字真言做了一个注脚。

“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坟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我们再来看一看朱升送给朱元璋的最后三字真言——缓称王,也就是不急于称王。

朱元璋在指挥作战时,并不像其他流民领袖那样凭着一时的血气之勇。朱元璋始终抱有中国农民的谨慎心态,纵观他一生行事,都是一个稳字当头,积小胜为大胜。他的一切活动,尤其是重大的军事和政治行动都是经过精心筹划的。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朱元璋,在利益方面有着自己的取舍与算计。他有着极度理性的思维,很少冲动冒险。在起兵之初,他就与其他农民军领袖不同,别人信奉流寇主义,而他则致力于根据地建设。他先是选择巩固一块地方后,然后再徐徐向四周扩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