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税源减少,可征的赋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而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低税政策,称为祖制,后代不得更改,这既不能使得百姓减轻赋税负担,又不能使朝廷征收充足的赋税,可谓好心办坏事。

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可以避免呢?

可以避免,但要看官府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了。如果持续私有化,那么土地兼并只会越来越严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唯有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使用权全权归于耕者,官府再制定一系列杜绝土地买卖的政策,但政府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却不能有半点使用权(否则就有今天的房地产开发之祸患),说白了,就是类似于隋唐的均田制。

隋唐均田制之所以最终瓦解,是因为还有私有制的存在,况且所谓官田并非公田,而只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意从百姓手中强行收回,可以随意赏赐大臣,这样的大私有制的均田制,仍然还是私有制,所以最终避免不了土崩瓦解。

其实私有公有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存在绝对的公有,所谓公有也只不过是官家的私有罢了,官有也会带来更多的难料的隐患,说不定比土地私有制更加严重。无所谓私有官有,问题的关键是,财政税收制度是否合理。

日期:2013-02-28 17:33:52

========更新========

明政府当然并没坐视土地兼并和财政拮据局面的恶化。万历朝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实行新政,其中重要两项就是清丈田亩和平均赋役。清丈田亩的作用,是可以清查出一大批隐匿不报的田地,并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兼并的进程,这是对土地兼并来说的。平均赋役,就是对财政税收制度来说的了,平均赋役,就是不管是谁家的田,不管是官绅之家,还是平民之家,一律按照标准缴纳赋税,这样,官绅们合法不交税的权利就没有了,官民绅民一视同仁。有了这两项,万历朝的耕地面积才能达到一千万顷以上,神宗皇帝也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张居正一死,万历新政废除,官绅再次争取到了不交税的特权,土地兼并之风再起,作为财政来源的田亩数量急剧下降,财政危机再次来临,且愈演愈烈,终至甲申亡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