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当时在从宣府、大同、开平、北平到辽东一线,除了燕王,还有多位“塞王”,他们是封在大同的代王(皇第十三子),广宁的辽王(第十五子),大宁的宁王(第十七子),以及宣府的谷王(第十九子)。其中代王已被废为庶民,看押于大同。辽、宁、谷诸王,都是燕王的弱弟,在洪武末年就藩,手握重兵。当因削藩引发的内战爆发后,朝廷不敢信任他们,下诏令诸王回京。

由于朝廷颟顸削藩,不讲究策略,使得这些藩王在平燕战争中不能替朝廷出力,发挥牵掣燕军的重要作用。如辽王朱植,颇习于军旅,且与四哥不甚相合。朱棣入京后,嫌其“贰于己”,尽削其护卫。这本是可资朝廷之用的力量,然而朝廷并不了解这些,也不懂得如何加以利用,只是轻率地将其撤回。辽王、谷王奉诏后立即弃国,逃回南京,手下之兵,顿时成为一盘散沙。

朱棣担心的只有宁王朱权。大宁都司在喜峰口外,是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辽王封地),西接宣府(谷王封地),号称巨镇。宁王部下,带甲8万,革车6千,所属朵颜三卫(蒙古族)骑兵皆骁勇善战。宁王多次会同诸王出塞,以善谋著称。然而,善谋者,其心不易测。辽、谷二王离开封地归朝后,就是这位脑筋灵活、会写书、能修道的宁王不至,建文帝很担心宁、燕二王合流,使人流星雨一般去召他,他都不来,无奈,只好下诏削去宁王三护卫,以示薄惩——朝廷知道宁王此时是奇货可居,不敢把他整得太凶,否则等于把他往燕王那边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