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12-21 11:50:02

第三十一章 肱骨之臣(2)

高允此人,笔者之前就提到过,这是个品德极为高尚的人,一直以来担任太子拓跋晃的老师,为其出谋划策,是德高年劭的三朝老臣,后来参与编撰北魏国史,在“国史之狱”中,成为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参与者,而且他还在拥立拓跋濬的过程中立下功劳,可虽然立下功劳,拓跋濬并未给其封赏,然而高允并不为所动,依旧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著作郎,埋头写作,没有一句怨言。

就在这种情况下,拓跋濬开始重用这位父亲的老师,成了他的重要辅臣。

其实,高允最吸引拓跋濬的,并非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性格——或者可以这么说,性格魅力就是高允最耀眼的才华!高允正直忠厚,是一位棱角分明的君子,这一特点充分地体现在太武时期的“国史之狱”一事中。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编纂《国史》的崔浩因为“暴扬国恶”而触怒了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当即下令抓捕所有的编纂人员,而高允就是其中重要一员。但事发时高允并不知情,皇太子拓跋晃料到大事不妙,便将自己的老师留宿东宫,翌日,他亲自带着高允上朝觐见太武帝。进殿之前,拓跋晃叮嘱高允说:“我陪着老师一块面见皇上,如果皇上问老师话,老师务必要按照我的话来回答!”高允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大祸临头,一头雾水。然后,君臣二人面见了太武帝。此时的拓跋焘正在大发雷霆,正殿之内弥漫着让人恐怖的气氛。拓跋晃小心翼翼地为高允开脱,他说:“中书侍郎高允在儿臣宫中时日已久,儿臣与他相处多年,深知此人小心谨慎,不是个唐突造次的人,高允虽与司徒崔浩共事,但高允身份微贱,一切受制于崔司徒,唯有听命于崔司徒耳!儿臣恳请陛下宽恕高允!”直到这时稀里糊涂的高允才搞清楚:原来是《国史》出了岔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