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7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4-22 07:32:50

正文:

与巴人作为山地民族骁勇善战相比,蜀人作为农业民族,民风柔弱,缺乏血性。但农业民族生息繁衍的家园往往都是肥沃的平原沃野,秦人兼并蜀国无疑扩大了秦国的农业区(注:渭河平原约3.4万平方公里;川西平原约2.3万平方公里;汉中的平原区接近1万平方公里。)。而且,川西平原覆盖着肥沃的紫色土壤和潮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穿流期间,水量充足,再加上温暖的气候条件,真可谓从事农耕的天然理想场所。所以,蜀地对秦国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提升秦国的经济实力。

秦国对蜀地的开发,第一个内容是建立城郭。秦国开始在蜀地大规模建城始于公元前314年,据《华阳国志》记载——“惠王二十七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这三个城市都采用秦国城市的样式,而郡治成都的街道闾里一切规模,均与首都咸阳等同。

同时,秦国还对巴蜀地区进行移民。秦国对蜀地第一次大规模移民也发生在公元前314年,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这次移民的规模是“秦民万家”,按以一户五人计算,也就是五万人。五万人的规模在我们今天不算什么,但放在人口特别精贵的古典时代,可就非同一般了。其实秦国关中本土也是地广人稀,甚至还用减免赋税的办法招徕三晋的农民到秦国来垦荒呢,一次性地就对蜀地移民五万人,足可见秦国对蜀地的重视。而后,对巴蜀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的成分大体包括庶民、罪犯和战俘三类。到嬴政大帝统一中国以后,秦对巴蜀的移民达到了高丨潮丨,六国大量的豪民被强行迁到蜀地,这些豪民原先大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贾,他们到了巴蜀以后,又干起了买卖,活跃了当地的经济,自身又再一次咸鱼翻身。如卓氏、程郑等,在临邛冶铁,倾销于滇、蜀各地,以致“富致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