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田因齐的老爸田午开始,齐国就在首都临淄西边稷门外的地方设立稷下学宫,延揽各方文化名人,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者流七十六人,命曰列大夫,为立馆稷山之下,高门大屋,尊宠有加,鼓励他们著书立说,谈论宇宙、国家、人生、鬼神。到田因齐的时候更是如此,以至使齐国的稷下学宫取代了当年魏国的西河学派,执天下学术文化之牛耳。但奇怪的是,田齐虽然重视这批文化名人,但却并没有授予这些人实实在在的官爵参与国政,由此可见,田齐的稷下学宫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招摇之举。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齐国的“变法大业”。

首先,邹忌“以鼓琴见威王”使其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实现开明专制,此为历代所传诵。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我们看一看整个事件的真实过程:

话说齐威王确实被邹忌忽悠蒙了,于是诏令全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确实表现了年轻国君虚心纳谏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但这种行为就像超市打出黄店打折招揽顾客的幌子一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至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从“门庭若市”来看,这次事件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闹剧了。实际上人无完人,人怎么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呢?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缺点和优点又是融为一体的,没了这样缺点也就失去了那样优点,而且,在一个人眼里的缺点往往又是另外一个人眼里的优点。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七嘴八舌,搞得齐威王头大不知所措,其实这也反映了齐国的变法从起步阶段就抓不住要领,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接着,“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后,进谏的明显少了,好像齐威王缺点少了,正向完人进化中,但实际的情况是齐威王从这场政治闹剧中逐渐清醒过来,纳谏的热情明显降低,而且对那帮不开眼的家伙越来越厌恶,即使当时不报复,事后穿小鞋也是说不准的。而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真实的情况应该是群臣出于忌惮,面对君王的过错,该提也不敢提了。由即位之初的广开言路到现在的纲乾独断,至此,抵定了田齐变法的基本路数——是为权势治国(势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