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04-21 06:43:40

正文:续二十二回

二、三道说秦

话说秦孝公的《求贤令》传到了东方列国,为天下的士子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但很多人听说是到孤陋贫弱的秦国,心中不免打了退堂鼓。当然,这倒也无所谓,因为秦国所期盼的是能为秦国起死回生的医国圣手,这等平庸之辈不来也罢。秦孝公的真诚求贤确为秦国招来了金凤凰,此人便是卫鞅。

卫鞅,或称公孙鞅,后在秦国受封为商君,故又名商鞅。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其生年应该是公元前390年。卫鞅出身于卫国的公族,战国时卫国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小国,而作为国君的远亲,其身份地位早已沦落。卫鞅的社会等级估计是“士”,列国时代的“士 ”是贵族阶层的最底层,因为他们没有丰厚的财产和显赫的地位来继承,因此不能像卿大夫那样生来就可养尊处优,必须靠个人的打拼与奋斗来谋取富贵。但士阶层却有受教育的权利,用知识武装了头脑,又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使得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社会精英,而列国为富国强兵竞相吸纳人才又为他们提供了一展才华与抱负的机会和舞台。

卫鞅年轻时便是这样的有志青年,《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其“少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就是法家学派的早期称谓。其实,最初的法家学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也许李悝、吴起、卫鞅在活着的时候,并不知道后世将以“法家”名之。这些医国圣手的思想本身就很杂,只要能富国强兵,于儒、墨、道各家学说皆能有所吸收,他们都是有着“高人之行”与“独知之虑”而又勇猛精进的实用主义者。法家学派正式定名,应该是在战国后期,之所以称为法家,是因为其重要标志便是制定律法以“法治”取代原先的“礼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