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节 从六十年前的一篇论文说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杨堃教授在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任教期间,曾指导学生完成了一批社会学及民俗学的学士毕业论文(2)。由于老师要求严格,学生勤奋努力,这批大都基于实地调查完成的学术论文多有较高的水平,并在后来的中国民俗学和民族学史上得到了相应的评价(3)。其中李慰祖撰写的《四大门》(4)颇得杨堃教授肯定,认为它至少超过了现在许多硕士论文的深度。《四大门》这篇论文采用了较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即所谓“局内观察法”,并特别重视学习乡民的土语,重视体现于“四大门”信仰中的各类术语,即所谓“民俗语汇”的意义,同时,站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的立场上,以严谨认真和超脱公允的态度,详细地描述了北平西北郊一带农民信仰的实际情形,进而讨论了当地民众所信仰的“四大门”宗教及其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由于作者没有宗教成见,同时,他还拒绝讨论此种农民信仰的“真伪”问题,并极力回避涉及“改革方案”,这就使他有可能比很多其他研究者,更能较客观地观察和理解类似“四大门”这样的经常被官方和知识分子指称为“迷信”的民间信仰和民俗宗教,而不被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所蒙蔽。时隔六十多年后,我们再回头阅读这篇论文,感到它虽然也有一些缺憾,如对“四大门”与当时官方查禁之间的关系几乎未曾涉及,但也深感其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确实较为客观具体,因而非常珍贵。作者特别提醒说,简单地把“四大门”之类的民间信仰,仅视为一种“初民的迷信”,实在是个错误。作者认为,“四大门”就是一种“宗教”,它至少在作者实施调查和研究的当地农村占据着颇为优越的地位,其影响甚至可能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或已经渗入其他的宗教领域之中。考虑到我们中很多人业已习惯于“科学/迷信”的简单分析,考虑到社会人类学涉及汉人“民俗宗教”的研究业已取得的种种进展,今天重读这篇论文,重温这些见解,确实不无意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