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永乐大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解缙、姚广孝等奉敕编撰。始纂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初名《文献大成》,后经增订重修,命名为《永乐大典》。全书22937卷,其中“凡例”、“目录”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书影

明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假借祖训“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攫取了其侄建文帝的帝位,年号“永乐”。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以天下古今事物,浩如烟海,分散记载于许多书籍上,查找不便,于是下诏翰林院,命解缙等人系统搜集天下古今书籍,编纂一本大型类书,并以此想利用编修典籍来笼络朝野儒士,使他们忠心效劳,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要求该类书将“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次年11月,全书告成,朱棣为之赐名为《文献大成》。但朱棣认为此书采摘不广,记载太略,又责令姚广孝、刘季篪与解缙等重新编辑,并专门任命王景、王达等5人为总裁,邹辑、梁潜等20人为副总裁,陈济等为都总裁,征调中外史官和各方文学之士为纂修,选书法颇好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写,命光禄寺给予朝暮膳。参加编纂的官员前后多达3000余人,历时5年修成,朱棣改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序文,称赞这部书“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着为奥典”。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