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曾国藩自京城返乡,看上去十分潇洒,其实却窘迫万分,因为他是科举失败之后才被迫返乡的,而且此时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当曾国藩进入江苏地界之后,他顺道拜会了睢宁知县易作梅;易作梅也是湖南湘乡人,他还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旧交好友。曾国藩这个晚辈的来访,让易作梅非常高兴,而且易作梅从曾国藩的谈吐中,发现这个后生绝非池中物。于是,还没等曾国藩开口相求,易作梅就给了他一百两银子作为川资,这对于他来讲不啻于雪中送炭。

曾国藩筹到了经费,使他免于沦落到丐帮的队伍中去,而是从容地继续他的东南之旅。当曾国藩乘船到达南京的时候,他因久慕金陵的风采和魅力,便下船登岸进城一游。曾国藩并未像其他游学士子一样贪恋此地的繁华和秦淮河的风月,而是流连忘返于城中的书肆。在一家较大的书肆中,曾国藩发现了一套精装版的《二十三史》,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一部大书。曾国藩很想买下这部书籍,但它价值一百两银子,如果买下了它,那么自己回家的费用都成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曾国藩豪赌了一场,他咬牙买下了这套书,然后把自己随身的衣服送去当铺当掉,这才勉强凑够了返乡的盘缠。

曾国藩回到家乡之后,其父曾麟书并未批评他两次科举不中,也未抱怨他筹钱买书之举,而是叮嘱他一定要把买来的书读通读透。曾麟书不愧为一位成功的父亲,他很清楚怎么样才能把儿子培养成才;而曾国藩也细心聆听了父亲的教导,把爱书的品性和读书的精神发扬光大。此时的曾国藩已经不再是那个埋头读书的书虫了,而是有了一些阅历和见识并经受过一定磨难的有为青年,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专程赶赴长沙的湘乡会馆,通过刘蓉认识了郭嵩焘等人,一起探讨读书求学之道,并就时局发展相互交换了意见。郭嵩焘比曾国藩小七岁,他后来力劝曾国藩出山编练湘军,也成了曾国藩幕府中的重要成员,最后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外交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