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11-03 15:36:54

12.日本脱亚与朝鲜亲俄

与壬午军乱相比,甲申政变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其影响不容小视,尤其是在外交方面。

中日两国在时隔285年后再度交手,双方的王宫之战虽算不得正式战争,但却终结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外交和局,它成为两国对决甲午的前奏。

值得一提的是,1894年的金玉均遇刺案差一点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事情是这样的,清政府以金玉均遇刺案乃朝鲜内政为由将刺客洪忠宇与金玉均的尸体用军舰引渡给了朝鲜,朝鲜王廷以“谋叛大逆不道”之罪凌迟了金玉均的尸体,这件事在日本引发了轩然大波。金玉均的“恩师”福泽渝吉宣扬凌迟金玉均是“日本人的感情完全不能谅解的”,犬养毅等数十名议员则质询政府,声言“将金尸解回朝鲜是对日本帝国一大侮辱”,要求对中国采取措施。那些昔日抛弃金玉均的“日本友人”又都为金玉均鸣起了不平,他们在东京为金玉均建立了衣冠冢,还纠集起数千人为金玉均送葬,更有玄洋社成员跑到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家要求对华宣战,农商务大臣西乡从道则在内阁会议上同声附和。若不是外务省和参谋本部力排众议,甲午战争恐怕早在1894年上半年就打起来了。

甲申政变的诱因是中法战争,清廷当时面临的外交局面十分恶劣,它很不愿意跟日本人彻底撕破脸。中国人信奉“退一步海阔天空”,常在对外取胜后自动退让,以为对方也会这么做,这一民族心理弱点被伊藤博文利用了。明治十八年(1885)4月,伊藤博文赶赴天津直隶总督府,与清廷代表李鸿章签署了《中日天津条约》。根据条约,中日两军同时撤离朝鲜,今后两国均不得代朝鲜编练新军,朝鲜若再有变乱大事,两国任何一方欲派兵,应先知会对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