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2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7-02 11:49:31

掌握军权的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如今也变为孙荣义和第五守亮。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原为窦文场,本年退休,由孙荣义接替;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原为霍仙鸣,贞元十四年去世,由第五守亮继任。孙荣义出身宦官家族,其父亲孙知古,就是个大宦官,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行右领军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魏国公,其叔父孙常楷也是个大宦官(内常侍、修功德使),(并见《内侍省内常侍孙常楷神道碑》、《唐故右神策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孙公神道碑铭并序》),孙荣义在至德中在内廷任职,历任掖庭局监、掖庭局丞、宫闱局令、内谒者监等职。第五守亮,原名第五守进,《册府元龟》卷665《内臣部·恩宠》:“第五守进为内侍省内常侍,贞元十四年为神策中尉,赐名守亮”。霍仙鸣死于贞元十四年,窦文场贞元十七年才致仕,因此,第五守亮继任的只能是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贞元十七年六月,也许是邠州事件影响到了第五守亮,德宗下令免去了他的职务,改命杨志廉继任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杨志廉墓志铭》记载,其父杨延祚,任内常侍。

如今,宦官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势力庞大的集团。《旧唐书·宦官传》称:贞元“十五年已后,杨志廉、孙荣义为左右军中尉,亦踵窦、霍之事,怙宠骄恣。贪利冒宠之徒,利其纳贿,多附丽之”。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长期得以生存,主要在于:一是宦官集团本身人数较多。唐代宦官之数在玄宗时,“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元和、长庆时,“是时高品白身之数,四千六百一十八人”。(《旧唐书�9�8宦官传》)此后还有所增加。二是宦官们采取相互联姻的手段加强内部团结。根据出土的墓志可知,宦官家族之间相互联姻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仇文义妻王氏墓志铭》记载:王氏共收养了六个女儿,其中就有五个就嫁给了其它宦官家族,而王氏本人也出身于宦官家族,她的二哥王元宥在唐宣宗时任枢密使,丈夫仇文义为忠武军监军使。又比如,杨志廉的夫人刘氏是内常侍刘守忠之女,(见《全唐文补遗》第2�0�2辑《唐故忠武军监军使…仇公夫人王氏墓志铭》,《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公夫人王氏墓志铭》,《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杨公故夫人赠鲁国夫人刘氏墓志铭》),而杨志廉的侄女杨珽则又嫁给了左神策中尉副使刘英润(大宦官刘光琦之子)。这种联姻,无疑使得宦官家族“家声赫弈,枝派蝉联”。三是宦官们还大肆收养养子养女,以扩大家族实力。唐代宦官养子成风,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四是长期把持军政等手段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神策军一直是宦官们的禁脔之地,由各大宦官家族子弟世袭,比如,杨志廉的儿子杨钦义大中朝为神策中尉,杨钦义儿子杨玄寔乾符中为右军中尉,孙子杨复恭唐末为右军中尉、枢密使。除此之外,宦官们的养子还染指神策军之外的其他军镇大权,这一点到唐末尤其突出,比如《旧唐书�9�8宦官传�9�8杨复光传》记载:杨复光“诸假子:守亮,兴元节度使;守宗,忠武节度使:守信,商州防御使;守忠,洋州节度使;其余以守为名者数十人,皆为牧守将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