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0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4-30 00:26:55

五百零九、陆贽罢相(1)

陆贽执政的两年里,李唐局势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南诏开始归顺唐朝,吐蕃方面的压力顿减;忧的是:岭南黄少卿兵变,朝廷鞭长莫及;国内藩镇相互倾轧,尤其是原本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宣武军、昭义军也试图效仿河朔藩镇,说明了朝廷对这些藩镇的控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陆贽拜相时年仅三十九岁,是四位宰相中年纪最轻的。陆贽拜相之后,一共上书二十五篇,可惜的是,德宗采纳的却少之又少。陆贽四月拜相,五月就与赵憬一起奏请各部长官可以各自举荐部属,五月十四日,德宗批准,但仅仅三天过后,德宗就以“近闻外议”为由密旨陆贽,打算收回成命。陆贽又上书申辩,但德宗不从。虽然如此,此时,德宗与陆贽并无矛盾,只是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宗还是只相信陆贽等有限的几人,而不信各部长官。但二人之间的矛盾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仅仅一个月后,就发生了岭南节度使请求朝廷派遣中使在安南设置市舶使司的事,德宗批准同意,但陆贽却予以驳回,他以为:“远国商贩,惟利是求,缓之斯来,扰之则去。广州素为众舶所凑,今忽改就安南,若非侵刻过深,则必招携失所,曾不内讼,更荡上心。况岭南、安南,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岂必信岭南而绝安南,重中使以轻外使。所奏望寝不行。”判词说得义正词严,让德宗非常难堪。接着,班宏去世,陆贽推荐杜佑、卢徵、李衡、李巽四人,德宗认为杜佑担任淮南节度使,位置重要不可轻动;卢徵刚刚担任同州刺史,也不适宜,陆贽就建议,在李衡进京之前,由李巽暂时管理度支,德宗也答应了。但仅仅一天之内,德宗就出尔反尔,只授予李巽给事中,要让裴延龄负责度支。陆贽大吃一惊,连忙上书指斥裴延龄是个奸邪小人,不可任用,还请求等赵憬休假上班后再议,但德宗未予理睬,当即就任命了裴延龄。七月,关东遭受水灾,德宗却只想着敛财,不想散财,他认为水患不大,不必赈济,可陆贽却又上书反对,德宗只好听从,可又觉得淮西不交纳贡赋,不派人前去。陆贽再次上书提出,帝王之道,与敌国不同,怀柔万邦,惟德与义,德宗不能不听。同月,陆贽又撰写了《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提出减少漕运,帮助边镇储粮的办法,德宗也予以采纳。贞元九年二月,德宗命翰林学士顾少连密谕陆贽,说了三件事,一是交待陆贽凡是遇到重大事务,不要给赵憬说,直接秘密上奏;二是说苗晋卿摄政时曾有不臣之言,且其子名字大都与古代帝王相同,应将他们外派任职,且不要接近兵镇;三是说陆贽清慎太过,不合情理,各道送的马鞭、靴子之类,接受也无妨。其实,德宗是想向陆贽传达善意的,他让顾少连传话,原话是:“每次在延英殿上与爱卿相对,因有别人在一旁,不要把话说得太明白。去年冬天,爱卿推荐人,实在是有赵憬在边上,我没有同意,并非有意拒绝爱卿。以后再遇到重要的事,你自己密奏给我。爱卿又屡次请求给苗粲升官,我也是一再没有答应,恐怕爱卿也不知朕意。此人就是苗晋卿的儿子。苗晋卿当年执政时曾有不臣之言,他的几个儿子苗丕、苗发(大历十才子之一)、苗坚、苗垂等都取了古帝王之名,用意很不善。这当然不是儿子们的过错,不能公开贬斥,但终究不宜让他们久在朝廷,爱卿应当体会朕的心思。苗粲兄弟均应外派到一个偏僻之处担任闲职,并且不得靠近军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