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7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12-06 07:34:48

一百二十三、喋血玄武(3)

玄武门事变是一场发生在皇宫之中的明目张胆的政变,在历史上是根本无法掩盖的,这也是一向想把自己塑造成明君形象、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一生最为担心的一件事。

李世民生怕自己身后落得个囚父杀兄的恶名,因此,在他生前就指使史官大肆篡改了历史:一是从太原起兵开始就突出李世民的作用,此后又夸大李世民的战功,掩盖他的失败;二是虚构了李渊三次答应立他为太子的说法;三是编造杨文干事件、李建成下毒事件以及给李世民骑烈马事件;四是删除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对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是李渊方面的布局,被李世民拉拢过去的、在玄武门事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李建成、李元吉一方将领集体不予立传,担心后世会看到整个玄武门事变的真相;五是大肆篡改玄武门事变的过程,致使今天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玄武门事变支离破碎,疑问重重。

据《唐会要》记载,早在贞观九年十月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就急于想看到国史,他提出的理由是:前代的国史藏在史官那里,君主看不到,今天我想看看,为的是能更好地知道我的得失。谏议大夫朱子奢说:“陛下没有做错什么,即使看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开了这个先例,后代史官必然会因写史不对君主的口味而遭到杀身之祸,史官为了保命,就不会如实记载历史,这样一来,后人还能看到什么真相?”但李世民不从,还是一意孤行看了。《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十三年,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任知起居注,唐太宗又想看看,褚遂良说:“我没听说过帝王要亲眼看国史的。”唐太宗又问:“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一定会记下吗?”褚遂良做了肯定的答复,《唐会要》将此事记作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贞观十四年,他又对房玄龄提出同样的问题,房玄龄和许敬宗等人从贞观十四年开始撰写高祖、太宗实录,到贞观十七年完成,并呈给李世民过目。李世民在看到玄武门之变时发现“语多微隐”,又下令“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旧唐书?许敬宗传》说:“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可以说,史书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是在李世民一手指导下撰写的,其可信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写到这里时,我们不妨先按照旧史的记载往下写,而后再提出我们的疑问,简单予以分析,最后再根据我们的理解还原出当时的情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