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吴起能文能武的一个人,却败在不见阳光的一个诡计、半句谗言上,仿佛鲲鹏折翼于泥沼。商鞅的忧虑油然而升,于是就上述结论进一步向秦孝公作出阐释:

世上掌握政权的人,多抛弃法度,而听信私人的议论,这就是国家纷乱的原因。古代帝王制造了秤和尺,到现在还模仿着做,正是因为它们的分量明确。假如有人抛开秤来断定轻重;放弃尺来推测长短,他虽然高明,商人也不听他,因为那是不准确的。法度就是国家的秤和尺,背弃法度,而听信私人的议论,都是不懂得事类。不用法度,来论定人的智慧、才能、贤和不贤,只有帝尧才不会错,但是世人不完全是帝尧。因此古代帝王知道主观的议论、私人的赞扬是不可信任的,所以建立法度,明确分量,合乎程式的就赏赐,损害公家利益的就惩罚。赏赐和惩罚的办法不失去准则,因此人民不争。如果朝廷给予官爵,不根据人们的劳绩,忠臣就不肯前进了;施行禄赏,不和人们的战功相配,战士就不肯出力了[2]。

这真是个胆大妄为的理想,因为它竟连君王的权力也在限制之列。而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秦孝公竟然愉快地接纳了这个建议。秦孝公的这个脾气让人不可思议,也琢磨不透。不过得承认,以国君为代表的塔尖集团,本来权力巨大,足以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国君可以一脚把纲纪踢到角落里,然后按自己的意思沧海桑田,术语叫做“罪刑擅断”,但接下来他得有思想准备接受这个现实:塔尖都视纲纪为垃圾了,作为众塔身,没有理由不继续垃圾之。于是混乱那是一定的,比如庶长就敢藐视国君,就敢凭着几杆枪,随意废立国君。或者高空抛物,把汽车开成坦克,不经招呼就径直从窗户进入人家的卧室,袖手旁观近在咫尺的援助,将手机伸进漂亮的裙底,以及威信扫地,秩序崩塌,无法无天。商鞅告诉秦孝公,您带个头,先把纲纪立起来,而后谁碰谁死。秦孝公没有理由不表示支持,因为这是在替他彻底解决性命攸关的君位继承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