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

周朝的礼是周朝的宪法,周礼的核心就是世卿世禄制,贵族世世代代世袭做大官是为世卿,贵族世世代代世袭享受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是为世禄。二老口口声声宣称之“古”与“礼”,便是指的世卿世禄,又称世官世禄。都是切身利益,基本等同于虎口之食。不“法古”不“循礼”与虎口夺食何异?你们看着办。

看不看着办,商鞅直呼朝中老臣甘龙的名字曰“龙”,则硬梆梆地宣示了他的姿态:虎口夺食恰是他的兴趣所在。否则风一程雨一程地跑到落后的秦国来做什么,不如在鼎盛时期的魏国动动嘴皮,出出主意,拿拿工资,晒晒太阳,落得体面自在。在公叔痤的手下,他的职位虽只是中庶子,说话不作数的侍从之臣,但俸禄不低,年俸六百石,按当年的消费水准,足够舒适地活着了。敢砸了铁饭碗当然是想玩点大的,这当是所有下海人的共通心理。再者说,秦孝公棋行险着,与众目睽睽之中独独起用了他,不会是只想认个爹来供奉吧。关于这一点,精明的商鞅想的比谁都清楚,认识的比谁都到位。因而十分反感二老的四平八稳的观点,在他的眼里基本代表了不作为和迂腐。

有作为和不迂腐便是火气,便是棱角,便是说干就干,便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前行者当如魏国的那一帮人以及魏国的成功经验,这给商鞅留下了耀眼的光芒。魏国并非因为古老的世卿世禄才实现打过黄河、赖在西河不走的,亦非因为暮气十足的世袭制度而实现迁都大梁、见谁都敢亮剑的,实则是因为杀机四伏,魏国意识到着眼当下所能争取到的生存机会远比引经据典多得多,于是而向更有力量的普通大众敞开胸怀,欢迎他们带着胜利加入“我们”,士气于是而提振,军队于是而所向披靡。法家的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于此泄露无疑碍了。历史的经验表明,这才是法家所以取得成功的最看家法宝。对于这个结论,不管你信不信,至少我是信的。同时,我还可以引述一位名人的话作为证明。《史记·六国年表》,司马迁以打抱不平的口吻提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