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此期间,李鸿章发现从英国订造的军舰价钱偏高,还存在不少缺陷,因而转向造舰质量更高、价格更加低廉的德国订造军舰。1880年12月,大清与德国伏尔锵船厂签订了一个大合同:斥巨资340万两打造巨型铁甲舰两艘,这就是后来威震远东的“定远”号和“镇远”号。同时花费68万两白银订造了一艘巡洋舰“济远”号。难得的是,这次大清还派出了由后来北洋舰队副司令刘步蟾带队的监理队伍,全程监督造舰,附带还派出一个学习队伍随舰实习,看起来很像那么一回事。

1881年11月,第一艘铁甲舰“定远”号下水。1882年11月,“镇远”号下水。1883年12月,“济远”号下水。本来这些舰只1884年就应该交付大清使用,但由于当时中法战争爆发,而德国是中立国,所以一直到中法战争结束之后的1885年11月三艘舰才一起到达天津大沽港。

1885年,李鸿章再次以170万两白银向英国订购“致远”、“靖远”号,以174万两向德国订购“经远”、“来远”号。1887年,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出洋接舰,秋天回国。至此,外购的军舰全部到位。

舰有了,人也不能缺。早在1887年,大清就先后派出38人去英、法等海军强国学习。可以说除了丁汝昌之外,北洋水师的主要军官、主力舰舰长清一色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其中大部分还是从英法回来的海归派,操一口流利的英语,纯粹的国际化人才。更有不少人还在当时最牛A的英国舰队实习过,也算是有知识还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我们简单来看一下这些之后几乎全部成为悲剧人物的将领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