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完全沦为供那些名声显赫的老臣养老用的官位,尚书台则重新成为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曹丕让他昔日的铁杆太子党陈群担任尚书令,这也是过往绝大多数强势皇帝的做法——让自己的亲信近臣执掌尚书台政务。可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人的贪婪本性,那些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近臣一旦掌了权也就变了心,他们会越来越独立,最后难以控制。

曹丕使出了杀手锏。他创建了一个足以跟尚书台分庭抗礼的新机构——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皇帝自己的秘书部门,主要负责撰写、颁布诏书。省内最高统领有两个,分别是中书监和中书令。至于魏国初建时中书监和中书令由何人担任,这里先留个伏笔,在很久以后,这两位中书省大员将成为左右魏国命运的关键人物。补充一句,无论是中书监、中书令,还是尚书令,他们的品轶都不高,比起年俸一万石(古代容量单位,代表朝廷给官员发放谷米薪资的额度)的三公和年俸二千石的九卿,尚书令仅年俸一千石,中书监和中书令更低,仅六百石。也就是说,低级官员掌权,高级官员养尊,这是古代官僚系统一个相当普遍的格局,其目的是为了平衡臣子权力。

简要言之,由于中书省的出现,尚书台再不能凡事自己说了算。

另外,曹丕还让极少亲信重臣录尚书事。严格地讲,录尚书事并非官位,而是职权。前文中,被宦官害死的窦武和陈蕃就都拥有这一职权。按照正常程序,皇帝是不能插手尚书台政务的,但获得录尚书事职权的重臣却能直接进入尚书台参与政务决策。皇帝通常会选择非常亲信的臣子录尚书事,他们相当于皇帝插手尚书台政务的中间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