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6-18 09:28:40

孔子似乎看不到历史的变迁,几百年后他还沉浸在“周公之典”里。《左传�6�1哀公十一年》载,鲁国大夫季康子打算增加田赋,特意咨询国老孔圣人,孔圣人无辜地说:“俺不知道呀”,问了三次,孔子都是同样的回答。季康子急了,让孔子的得意门生冉有去打听,孔子说:“若不以礼为尺度,贪婪无度,那么就算按亩征收兵赋(以前是按丘征税,一丘等于十亩),将来仍嫌不足,况且周公之典就在那放着,季大夫按既定方针办就好了;如果他瞎搞,问俺个什么劲?”(“若不度于礼,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孔子的话乍听似得道高人,其实他只是个埋首于故纸堆、沉浸于虚幻想象的“国老”:那时候还有谁用什么“周公之典”啊?周天子几百年前就把那个“典”给典当了,再没有人在乎“茴”字的四种写法。

季康子增税是为了发展军备,周宣王也出于同样的想法:他要研发大规模杀伤武器—巨型战车(戎车)。此后我们将看到戎车成为周军的标配,每辆戎车配备壮实的雄马四匹,所谓“四牡骙骙(kuí)”,上面装着士兵的铠甲(“载是常服”),戎车的成本相当高。看来周宣王确实有手段,尽管国家一穷二白,他愣是搞起了强大的军事武装。一言堂的好处是办事效率高,不需要投票,老板以拍板方案就定了。坏处是,那个板如果砸在自己后脑勺就糟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