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9-23 10:41:25

笔者个人觉得这与“三十五年,周大饥”有关,那些比猴还精的小弟们在等大饥荒之年的崎周会发生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了老老年间,三苗发生地震之后大禹做了什么。他们等着惊人相似的历史再次发生,他们后来认识到帝辛不是大禹,姬昌才干得出大禹的事:无毒不丈夫。他们不愿意被荼毒,于是等姬昌缓过气来,便一个个去给姬昌擂鼓助威。三年前的密国倒下了,阮国也倒下了,共国同样也倒了,他们都是榜样,榜样的惨样是无穷的。

在小弟们的友情赞助之下,姬昌把胆敢侵周的昆夷收拾了,里子和面子全都找补回来了,于是姬昌又开始了一个大动作:建立新都城。

姬昌似乎有多动症,精力旺盛得无处发泄,两年前才刚刚迁都丰邑,这又要大折腾了。普通人搬个家都觉得伤筋动骨,何况是迁都这等大事?姬昌如果没有多动症,那就说明他眼光不行:住了两年后,他意识到丰邑作为都城的种种不足。早干嘛去了?迁都可不是换帐篷。

姬昌把再次迁都的重任交给二儿子姬发,为什么不交给长子伯邑考呢?换而言之,为什么姬昌不让长子承继大统?对此,野史、正史有四种说法,不过伯邑考死于姬昌驾崩之前,这一点各方没有异议。

第一种说法来自野史,也最为人熟知,即纣王杀了作为人质的伯邑考,把他的肉蒸熟了给姬昌吃,以此考验姬昌是否圣人。圣人不吃儿子的肉,而姬昌吃了,所以姬昌不是圣人,于是愚蠢的纣王觉得姬昌没有威胁就把他从羑里监狱释放了。这个极具戏剧震撼力的构思来自古代帝王发言人,西晋的皇甫谧先生,后被小说家许仲琳“发扬光大”而家喻户晓。《史注补正》明确说明伯邑考被做成馒头不见于史册,所谓:“纣烹伯邑考虽不见经、传,但其后无封,必早死无后。《檀弓》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乃子服伯子附会之言,不足据也。”,这段话里提到了伯邑考的第二个说法:早夭无子,所以伯邑考的二弟姬发继位。(七十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