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10-18 08:54:48

简介: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两军在宋缘边各地陆续发生激烈战斗,双方各有胜负。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辽军主力突然孤军深入河北腹地,宋廷朝野震动。有大臣提议退让逃跑,危急时刻寇准力排众议,促成宋真宗亲临澶渊(今河南濮阳)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军攻势受挫后不得不罢兵言和。双方签订了史称“澶渊之盟”的和平条约。千百年来,有的人颂扬这是一个平等和盟约,也有人认为这是屈辱的城下之盟。事情究竟如何,笔者对这一历史事件及其相关史料做一番梳理,力图还原本来面貌,并透过表象重新认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第一章 :景德之役前宋辽态势

一、历史沿革

唐末五代以来,燕山之南、黄河之北的广袤平原地区,一直是辽宋争锋、角逐的战场。

宋辽之间征伐不已,兵连祸结,不但是沿边宋民“丁壮毙于转输,膏血涂于原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长期战争也导致辽地人民“丁壮备徭、老弱供赋”,农桑废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后,两国都已产生了弭兵敦好的意愿。

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败之后,朝内大臣明确提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张。元老重臣赵普上书认为攻辽是“兴不急之兵,颇涉无名之议”,宰相李昉也建议用当年汉高祖“外示羁縻”的“和亲之策”,殿中侍御史赵孚更是主张“精选使命,通达国信...立誓明著结好欢和”。宋太宗也失去了进取心,公开宣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从此,宋统治者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对辽议和的可能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