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科学的国际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战”结束后,德法两国之间弥漫着相互仇恨的情绪。德国政治家海因里希·施特勒贝尔(Heinrich Ströbel,1869—1944)请求爱因斯坦为一本倡导和平主义的手册写稿,计划的题目是《即将诞生的世界机构——国际关系小手册》(Die werdende Welteinheit. Kleines Handbuch der internationalen Beziehungen),由哈里·凯斯勒伯爵(Harry Graf Kessler,1868—1937)和施特勒贝尔共同编辑。爱因斯坦接受邀请写了这篇文章,但此书似乎并未出版。

施特勒贝尔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德国人权联盟(Deutsche Liga für Menschenrechte)领导人之一。1922年,德国人权联盟与法国的对应组织一起发表了一份呼吁书,要求两国声明放弃民族主义,实现和解。

本文译自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

战争期间,当民族主义和政治狂热达到顶峰时,埃米尔·费歇尔[1]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说了一句名言:“先生们,科学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国际的。这一点你们是无法改变的。”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始终都知道这一点并对此有强烈的感受,即便在政治纷扰的时代,他们被心胸狭隘的同事孤立时,也坚持如此。在上次战争期间,各边阵营选出的代表大多背弃了他们神圣的职责。国际科学院协会[2]被解散了。以前召开的和今后还将召开的学术会议,都不允许有来自过去敌对国家的学者参会。[3]愈演愈烈的政治考虑,使得纯粹的客观性无法占据优势,而没有客观性,我们伟大的目标终将化为泡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