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7-27 04:24:45

万历经济学(八)

谁都不愿意跟钱过不去,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何必动刀枪?比如著名的“倭寇”头子汪直,他本人的真实身份无非就是一个徽商。汪直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假借“倭寇”的名义,给自己做挡箭牌。对自己来说,号称“倭寇”就是给本地官府提供借口。当地官府只要涉及“倭寇”的话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上报朝廷,为自己其他方面的失职而免责;第二个好处,是掩饰自己的明帝国的真实公民身份,以免自己天天在外边浪,结果老家却被连窝端了,满门抄斩甚至于被掘祖坟。当时不仅仅是汪直一个人,为了走私逃税,获取巨额海上贸易的巨额红利,大量沿海普通百姓以及商人,以“倭寇”的名义进行武装走私,甚至当地官府也勾结在内。说白了,还是所谓的兵匪一家而已。

工商营业税非常少,海外贸易关税收不上来,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一点是,明帝国安身立命的农业税也收不上来。为什么说收不上来?因为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土地兼并现象也就愈演愈烈了。有限的土地,越来越向着大地主豪强手中集中。而大量自由农民破产,沦为地主的庄园经济中的一员(后文还详细讲)。而明代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规定有功名的人可以免赋税和徭役。这件事情的可怕之处在于,有钱人家的读书人只要发奋努力,考取功名,就可以享有在这个帝国的特权,从而拿到更多的商业红利;而普通的大商人和大地主,即便是没有功名,也可以捐一个功名,或者干脆攀附一个有功名的人,为自己登记造册,从国家的人口登记表中涂改掉自己的身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