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22-08-05 00:49:15

(58)

公元1119年六月,东京发大水,灾害异常严重。

在王朝时代,天下发生大灾大难,往往被视为上天的预警,或是对天子德行的不满,或是对朝政得失的批判等等。

显然,这是向徽宗进谏的良机,可赵桓却不敢再有多言。

李纲,时任起居郎,上奏请求徽宗广开言路、征求治国良策。徽宗不仅拒谏还下诏称,都城外积水是有司失职堤防不修并非灾异。很显然,徽宗不想承认自己有过错。

李纲所论不当,罢起居郎,贬承务郎、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赵桓听闻李纲的遭遇,敢怒不敢言,只能赋诗一首。全诗无存,只留有孤句:秋来一凤向南飞。

以凤凰来比喻李纲,表明他对李纲的欣赏。数年后,他登基做了皇帝,才对李纲提及此事。他说:爱卿当年讨论水灾的奏章写得非常好,朕在东宫读过,至今犹能记忆背诵。由此可见,此事给赵桓留下了多深的印象,这背后的屈辱又有多深。

作为太子,原本有辅政之责,可赵桓选择了沉默。

这样的沉默,对于维持他摇摇欲坠的太子之位可能有好处,可对大宋朝却未必是福气。毕竟,太子地位特殊,在关键时刻的关键表态,对匡正朝政得失有独特作用。赵桓选择三缄其口,大宋朝便失去了一种调适的手段。

换个角度说,赵桓保持沉默,实际上就是一种示弱,这会打击太子阵营的士气,而对那些支持赵楷的人则是一种变相的鼓励。至于对徽宗来说,他也未必满意。事到临头,所有的当权者都希望有人主动站出来背锅,这个人可以是大臣,也可以是太子,显然太子背锅的效果会更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