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20-07-15 00:24:12

(110)

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曾布。

实际上,曾布根本不是什么顿悟,而是本色使然,之前的种种更多的是假象,或者是谋略而已。为了这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他应该是蓄势已久。

其实,但凡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的人,翻翻他们的履历,一定有几次神来之笔。而这神来之笔,就是抓住了关键时刻,实现了一种质的跨越。

曾布,就是抓机会的高手。继在御前会议和新君登基时的高光时刻之后,曾布,继续有着精彩的表现。

按照徽宗意思,在哲宗遗诏上已经写明,要请向太后垂帘听政。登基大典之后,大臣们便商议如何具体执行垂帘事宜。凡是这种大事,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找先例。本朝有先例最好,若本朝没有就参照前朝,前朝再没有就寻查古籍。

对大宋来说,太后垂帘,根本无须参照前朝,仁宗、英宗、哲宗,三朝都有类似情况。细究起来,仁宗朝和哲宗朝类似,英宗朝单列。

仁宗和哲宗登基时,年纪尚小,太后亲临朝殿,与皇帝一起听政。大臣们名为同时向太后、皇帝两人报告,实际上只是向太后禀告,并由太后裁度。英宗朝则不然,在英宗生病期间,大臣们先在朝堂上参见皇帝,再去宫中拜见太后,凡大事请太后最终拿主意。

这两种方式看似相同,实际上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太后听政是制度性安排,后者只是权宜之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