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6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十七世纪末的家庭教师蒲松龄曾记下莱州鲸鱼搁浅的传闻,那是在康熙年间,莱州海滨有大鱼搁浅,人们挑着担子,争相前去割肉,可怜大鱼死后还遭到屠戮。据蒲松龄所记,“鱼大盈亩,翅尾皆具,独无目珠”,它的眼眶是空的,充满了水,眼珠不知去向,有一个前来割鱼肉的百姓失足掉进大鱼的眼眶中淹死了。大鱼之大,自然不在话下。 《庄子》所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也是鲸的一种。大鱼的身躯伟岸,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太平广记》引《玄中记》曰:“东方之大者,东海鱼焉。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鱼产则百里水为血。”目击者看到大鱼的身躯在视野之内连续不断地行进,七天才得以完全通过。 《大智度论》提到了无与伦比的摩伽罗鱼王:“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摩伽罗鱼王的身形特征给人带来视觉震撼和心理冲击是无与伦比的:双目与日争辉,牙齿罗列如白色山峦,眼睛和牙齿尚且如此雄伟,摩伽罗鱼王的体型就难以估量了。 在山东半岛,人们至今还保留着对海中大物的敬畏,在海上行船时见了大鱼,都尊称大鱼为“老人家”,以示恭敬。在渔人们看来,“老人家”是经历了难以计量的岁月,才长成了庞然大物,道家所谓“物老则怪”,老人家具备了灵性,是不可冒犯的。然而,遇到鲸鱼搁浅时,人们却争相前来割肉,为何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蒲松龄道出了原委:“海中贬大鱼则去其目”,原来,搁浅的大鱼是在海中犯罪被贬。从敬之若神,到拔刀相向,他们的态度变化也真快。在这里,也能看到世道人心的精微幽隐之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