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二是整顿吏治。宋太祖非常重视选拔人才。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一月十五日,宋太祖下诏称:“原来设置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等三科考试,一并交由地方州府呈送吏部,考试三道论文,限三千字以上,而至今无人应试,难道真正的人才耻于与众人一起考试,不想在有关部门面前展示,一定要当面给朕说吗?从今往后,不限内外官员、有前朝身份的以及平民百姓,一律允许大家直接到宫门前自荐,朕将亲自予以考试。”他还十分关心后补举子们的生活,他发现这些备选举子们大多都生活贫困,就下诏吏部流内铨可以一年四季进行任用官员,又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等人会同吏部官员认真制订人事资格晋升以及参选条件。吏部流内铨是个名词,也是个具体的部门。曹魏确立九品中正制以来,历代沿袭,把官员分为九品,隋朝一品至为流内,未入九品者称流外,吏部铨选也有流内、流外之分。唐朝前期,流内六品以下的中低级文官由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掌选,分为尚书铨、中铨和东铨,吏部尚书主管的六、七品的任命考核,称为尚书铨;两个吏部侍郎主管八、九品的,称为中铨和东铨。流外亦称小选,是指流外九品吏职的铨选,由吏部郎中专掌。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地方藩镇自行征辟的州县官、幕职官数量大增,到朝廷参选的人逐渐减少,到后唐天成年间,遂把吏部三铨合在一处办公,“流内铨”一词也由此产生。吏部尚书张昭与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一起负责人事工作,陶谷诬陷左谏议大夫崔颂向给事中李昉求情,想让自己的亲戚当东畿令,还引张昭来作证。宋太祖召来张昭询问,张昭知道陶谷的为人,就在宋太祖的跟前取下帽子,厉声指斥陶谷欺君。此时,陶谷正得到宋太祖的宠信,宋太祖见张昭这副举动,很不高兴,三月一日,将李昉贬为彰武行军司马,崔颂贬为保大行军司马。张昭遂再三上书请求退休,宋太祖答应了。张昭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凡是七品以下的京官还由吏部考核任命,等张昭退休以后,暂由其他官员代行,不久又变更了旧制,凡是京官吏部不再考核,全由中书、门下省直接任命,而地方节度使的佐官,则全部由吏部考核任命。《老学庵笔记》记载,唐朝自辅相以下都称为京官,常参者称为常参官,未常参者称为未常参官,宋朝初年,常参官也参加朝觐,称之为升朝官,不参加的称京官。同年二月和五月,宋太祖还批准实施了窦仪、陶谷等人起草的《新定四时参选条件》、《少尹幕职官参选条件》,详细规定了进士等科及第后的晋升渠道、阶梯。七月,宋太祖又担心吏部在选拔官员时只按资历、不讲实绩,又下诏命令吏部,从今往后,在日常升迁、转任时,发现候选官员在任期间工作突出、没有犯错,其人又有才能的,将名单上报给中书门下省核实后,呈给皇帝,予以提拔。八月,权知贡举卢多逊又上言称各地推荐的士人人数太多,遂制定了发解条例及惩罚办法,宋太祖下诏实施。同时,宋太祖还要求各地节度使不得举荐最初入仕的人担任掌书记,必须历任两届、确有文学才能的,才可以向朝廷推荐。过去,皇帝在内殿举行朝会时,台省官、金吾将军作为皇帝的侍从,在百官之前横向站立一排,宋太祖见太子太保王溥竟然站在拾遗、补阙身后,说道:“王溥,是前朝宰相,岂能如此!”遂命令这些官员在朝会时也分为东西两班,相向而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